|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关于“虎豹口”地名的来历

关于“虎豹口”地名的来历

关键词:虎豹口,来历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白银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lu00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89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关于“虎豹口”地名的来历

 
 
 
       在靖远县城偏西、黄河大桥上游,有一处频临大河、被茂密的梨树掩映的村庄,它以“虎豹口”的地名被装订进中国革命的红色史册:19361024日,中国工农红军一部从这里强渡黄河,在景泰县的赵家水组建西路军,从而开始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征程。
      那么,“虎豹口”这个地名是不是以前的老地名呢?要是不是靖远当地的老地名,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据笔者考证,在红军强渡黄河以前,靖远没有“虎豹口”这个地名。当地的老百姓把它叫做“虎帮割”。
       关于“虎帮割”的地名还有一段历史传说:据说早年大禹治水的时候,不知什麽原因,他把黄河的主峰拨入直对这个村庄,每遇黄河发水,滔天巨浪就在村庄的前沿盘旋肆虐,村庄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看见黄河发水就提心吊胆。后来,一位姓虎的风水先生路过此地,看出了河水主峰顶住村庄乃是一条黄龙向村庄扑来,要遏制黄龙,就要割断龙脉。当地土人就请风水先生“搏治”,这位先生不负众望,将黄河主峰的脉气割断,昔日放荡不羁的黄河就像一头被驯服的怪兽,老老实实地顺流而下。村庄的安全隐患排除了,老百姓们就在这里栽种梨树,后来,这个村庄出产的香水梨远近闻名。为了纪念那位帮助百姓割断黄河主峰脉气的姓虎的风水先生,当地人就把这个村庄叫做“虎帮割”。
      也许是这个地名太土气,也许是不太好写,在历朝历代的官方文本中都把这里写成了“河包口”。由原靖远县副县长高财庭先生主编的《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靖远》记载:“清代光绪年间知县储英翰勒石立碑,亲撰《河包口官渡记》,记述渡口历史渊源,以及过渡车辆、人畜价目等。”并配有石碑的图片。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官方是使用“河包口”这个地名的。
      那么,“河包口”为什么会成为“虎豹口”呢?笔者推测为:“虎豹口”这个地名是当年的红军将士叫出来的。当年来到这里的红军将士大都是南方人,他们在听了当地人讲的“虎帮割”或者“河包口”以后,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性,不可能详详细细地了解这个地名究竟应该怎样书写才准确,就凭着基本发音大概记下了这个地名。这样的事例在战争年代十分普遍。比如: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912日在甘肃境内的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党史学界一直称为“俄界会议”,这个“俄界”就是根据当时藏族翻译的发音记录的。
      “虎豹口”地名最早出现在19361026日徐向前、陈昌浩在强渡黄河的前线指挥部分别向朱德、张国焘、毛泽东、周恩来的电报中:“我三十军在靖远上游十五里之虎豹口渡河成功,河左岸碉堡已被我占领。”但是,这些军内绝密文件一般人是根本看不到的,“虎豹口”的叫法几乎没有人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革命文史丛书《星火燎原》在发表当年强渡黄河的红军将士的回忆录时,就大量出现了地名“虎豹口”,但是当地人还是知之甚少。直到2002年,由甘肃省文物局和靖远县人民政府划拨专款,再加地方人士捐款,在靖远县城乌兰山建起了“虎豹口红军西征纪念碑”,在当年红军强渡黄河的旧址建起了由著名雕塑家孙纪元创作的红军强渡黄河塑像,“虎豹口”这个地名就和中国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名扬天下。如今,“虎豹口”已成为人们凭吊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成为南来北往的游客休闲游覧的胜地。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